专题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

2025-05-14
0
0
270.38KB
35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专题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备战 2023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
一、(2022 年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让很多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燃起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中国青年报社
对2047 名14-35 岁青少年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图示如下:
青少年对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的感受
(数据源自 2021.7.8《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专栏)
【材料二】
2①月27 日7时44 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发射陆地探测
一号 01 组B星。11 时06 分,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西电一号”卫星由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以
“一箭 22 星”的方式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②位于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为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提供了一级、二级、三级发动机和姿控发动机
系统,为陆地探测一号 01 组B星提供了空间推进分系统,为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提供助推、一级、二
级发动机及辅助动力系统。
“③西电一号”卫星是“中星·丝路天图遥感卫星星座”的首发星,为高光谱遥感卫星,由西安电子科
技大学、中星电科集团和未来宇航共同打造,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设计,未来
宇航研究院进行在轨交付,由陕西丝路天图卫星科技公司负责运营。
(摘编自《西安动力助长征火箭刷新发射纪录》《“西电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2022.2.28《西安晚
报》)
【材料三】
①在2月27 日的两次航天发射任务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大胆启用青年技术人员,由“85 后”担当
任务总体负责人,“95 后”任一线操作员,全程护送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圆满完成了本次多点并行测
控任务。
②据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建海介绍,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前,以青年技术人员为主
体的测控团队对卫星的分离过程和分离机理进行了多轮次研讨交流,形成了完备的分离判断应急处置方案。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压缩这 22 颗卫星初始轨道计算时间,技术人员优化了岗位交互流程,完善了箭遥数据
提取分析软件功能,制定了多个方案预案,大大提高了卫星进入太空后初始轨道确定效率,为卫星后续正
常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据悉,今年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和频次依旧保持高位运行,准备数次测控任务已经成为常态。西
安卫星测控中心将进一步落实好人才培养战略,不断突破关键技术,确保顺利完成每一颗卫星测控任务。
“陕西智慧”将继续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摘编自《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青年技术人员圆满完成多点并行发射测控任务》,2022.2.28《陕西日报》)
【材料四】
3①月23 日15 时40 分,“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
国空间站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再次为广大青少年
带来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实验课。
……②
③太空抛物实验: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压轴登场,迎来太空之旅的“高光时刻”。王亚平水
平向前抛出“冰墩墩”摆件,一向憨态可掬的“冰墩墩”姿态格外轻盈,接连几个“空翻”画出了一条漂
亮的直线,稳稳站在了叶光富手中。
④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璐介绍,目前正在进行
的实验项目,一是要揭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特殊现象,属于从科学角度认识世界;二是通过在轨实验助力地
面科学研究,改进工艺水平;三是舱外有高真空环境、辐照、亚磁场等,这些特殊环境因素对生物体、材
料、元器件等影响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四是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包括暗物质探测、行星起源探索等。
问天、梦天实验舱发射升空后,还会有一大批前沿科学实验陆续在中国空间站开展。
⑤课堂有限,学习无限。“双减”政策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全面
发展的重要途径。“天宫课堂”为课堂教学注入了鲜活跳动的科学血液,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精神与创新
意识,让“航天梦”成为激发青少年奋进的力量。
(摘编自《天宫课堂第 2课圆满成功》,2022.3.24《西安日报》)
1.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概括“陕西智慧”为中国航天事业做了哪些“助力”。
2.就目前正在进行的实验项目而言,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请结合【材料四】分点概括。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ÝÝÝÝÝ)
A.中国青年报社对 2047 名青少年专项调查显示,近一半的青少年认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承载了党、国家
和人民的厚重期望,开启了空间站的新时代。
B.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技术人员努力压缩 22 颗卫星初始轨道计算时间,提高了卫星进入太空后初始轨道确
定效率,为卫星后续正常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C.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和频次持续保持高位运行,领先世界发达国家,不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
自信,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了中国智慧。
D.精彩的“天宫课堂”为日常课堂教学注人了鲜活跳动的科学血液,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
识,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二、(2022 年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学校准备举办“科技创新成就展”,请你参与。
【材料一】
①过去一年里,中国航天砥砺奋进,勇攀高峰,逐梦太空的脚步在稳致远。中国航天正不断书写探索
太空的新篇章。
②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深空探测能力显著提升。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我国迈出星际探测
征程的重要一步。2021 年2月10 日,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进入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
星卫星。5月15 日,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记。5月22 日,祝融号火星车开始
巡视探测,100 天行驶距离突破 1000 米。6月11 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发布,中国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彰显出中国航天
的创新自信。
③月球探测任务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轨道器与月球车任务刷新纪录。2021 年3月,嫦娥五号轨道器
成为中国首个进入日地 L1 点探测轨道的航天器,开展拓展任务。嫦娥四号着陆3周年之际,玉兔二号月球
车行驶里程突破 1000 米。与此同时,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工作不断推进,中国科学院发布最新研究成果,
证明了月球直至19.6 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填补了人类对月球晚期演化历史认知的空白。
④中国空间站完成阶段性目标,载人航天实现新突破。2021 年4月29 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
射入轨,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6月17 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航天员聂海胜,
刘伯明、汤洪波成为中国空间站首批“访客”。10 月16 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坐神舟十
三号载人飞船升空,成为中国空间站第二批“访客”。多次出舱,太空授课、在轨实验……太空中的中国
速度、中国奇迹让人印象深刻。
(摘编自冯华ÝÝÝ余建斌《中国航天筑梦苍穹》,《人民日报》2022 年4月25 日)
【材料二】
“①天问一号”开启火星之旅,“羲和号”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
舱成功对接……2021 年,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收获满满。接下来的 2022 年,如何乘势而上,持续发力?
②持之以恒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过去一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 万亿元,同比增长14.2%,
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4%。其中,基础研究投入已经达到了1696 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
6.09%。基础研究做得越好,我们在科技发展上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就越强。筑牢根基,也要夯实人才基础。
2021 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了300 多个青年科学家项目,助力青年科研人员领衔挂帅;探索首席科学家
负责制,鼓励支持首席科学家团队勇闯科学的“无人区”。
③为更好地凝聚战略科技力量,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制约科技自立自强最紧迫的痛点难点发力,狠抓
改革落实落地。
④推动企业以更大力度投入科技创新。国家将着力加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强
在科技重大顶层设计,重大决策方面企业的参与,在项目形成、项目投入、项目组织,项目评价方面,进
一步加强参与度、话语权。在 2021 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的 860 余项中,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有680 余项,
占比高达79%。同时,使更多的企业加入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活动
中。
(摘编自杨舒《2022 年,科技创新如何持续发力》,《光明日报》2022 年2月26 日)
【材料三】
问:执行本次飞天任务,有什么感受?
陈冬:能够再次执行飞天任务,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的考验。12 年朝夕相处,两年半的任务
训练,我们乘组彼此越来越熟悉、配合越来越默契。我们身上虽然有压力,但更多的是完成任务的信心决
心。
问;准备此次飞行任务,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
刘洋: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远超想象。出舱活动训练强度最大,训练时长最长。第一次参加舱外服水下
试验,在 120 多公斤的服装中才工作了三四个小时,手就已经抖得拿不住笔,握不住拳。而将来真正的出
舱活动,一次就要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
问:“太空出差”半年,有什么期待?
蔡旭哲:最期待问天舱、梦天舱和天和核心舱对接后太空家园建成的那一刻。
刘洋:我们会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永葆初心,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
(摘编自余建斌《对话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前来报到!》,《人民日报》2022 年6
月5日》)
4.展会请你做讲解员,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我国航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5.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请你探究中国航天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6.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本次“科技创新成就展”拟一个标题(有一定文学色彩,不超过10 个字),并
简述理由。
7.文雅说科技改变生活,请你联系实际,谈谈科技发展对学习和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
三、(2022 年辽宁铁岭葫芦岛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冬奥赛场上,有网友发现,比赛中谷爱凌嘴巴里好像咬着什么“东西”。比赛结束后,她胸前则多了
个如牙齿一般的“小物件”。这到底是干啥用的?难道天才少女也在整牙吗?
其实,谷爱凌嘴里,是很多运动员惯用的“小神器”。在很多运动中,我们都会看到运动员嘴里含有
牙套,在 NBA 赛场上很常见,尤其是拳击运动就更需要了。它学名为运动护齿器、口腔防护器,是一种
抗冲击力的弹性软垫,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守护牙齿的“金钟罩”。
谷爱凌参加的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从50 米的高度落下,一瞬间冲击力很大。如果没戴保护性牙套,
在巨大冲击下,上下两排牙齿会发生剧烈撞击,就会出现牙齿损伤,冲击也可能通过颌骨传递到大脑。造
成脑震荡。
据悉,定制式防护牙套是唯一经过众多国际权威专业机构认定,具有真正防护作用的口腔护具。常用
于滑雪、拳击等难度系数高,又不太需要说话交流的运动上。
【材料二】
在参与冰雪运动时,运动健儿或冰雪爱好者难免遭受外伤,尤其是牙齿和口腔外伤。牙外伤按照解剖
结构不同,可分为冠折、冠根折、根折、牙齿脱位性损伤、牙撕脱性损伤、牙槽骨骨折等类别。
这些风险大多来源于剧烈运动时,此时,运动员的面部可能受到外力冲击,或者运动员自身的上颌牙
齿与下颌牙齿之间发生剧烈撞击。这些瞬间的冲击力,都容易造成牙齿折断与脱位,或颌面部软硬组织损
伤。曾效力于 NBA 某队的卡尔·兰德里,就因在比赛中挨了其他队员一肘而掉了门牙。
有数据表明,牙外伤中,因体育运动所导致的占
15.4%
, 20
~ 40
岁牙外伤患者占运动牙外伤总数的
50%。
除了专业运动选手,很多市民也需要为自己准备一套运动护齿器吗?其实如果没有参与冲撞、翻腾等
高难度激烈运动,不需佩戴运动护齿器。如果是多人参与,运动较为激烈,还是建议佩戴,以起到保护作
用。
【材料三】
我们打开手机网上商城,输入“运动牙齿保护器”,发现有不少商家正在售卖,其中款式、颜色、形
状均有不同,价格也比较低廉。
不过,网络上售卖的牙齿保护器五花八门,其中大多数为“预成型”。预成型护齿是指已经制作成型,
需要根据牙弓大小型号进行挑选,相对来说,在口腔内的匹配性没那么好,所以保护性一般,适合短期用。
除此之外,还有热成型和定制型。热成型是指先加热材料,变软后置入口中,在口腔内压制出护齿。
定制型护齿需要先制取牙齿的模型或进行口腔扫描,根据个人的牙齿、牙弓形态、大小来制作。据悉,定
制型牙齿保护器需在牙科门诊定做,所以制作周期较长,一般在3到4周,价格也相对较高。定制的护齿
与自身口腔最吻合,所以性能也是这三种里面最佳的。
(选文有删减)
8.【材料一】中第一段作用是什么?
9.【材料一】中加点词语“唯一”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10.【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标签: #备战
摘要:
展开>>
收起<<
专题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一、(2022年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让很多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燃起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中国青年报社对2047名14-35岁青少年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图示如下:青少年对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的感受(数据源自2021.7.8《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专栏)【材料二】2①月27日7时44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发射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11时06分,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西电一号”卫星由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22星”的方式发...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相关推荐
-
2025-04-11 1
-
2025-04-11 0
-
2025-04-11 1
-
2025-04-11 0
-
2025-04-11 2
-
2025-04-11 2
-
2025-04-11 1
-
2025-04-11 2
-
2025-04-11 4
-
2025-05-14 0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35 页
大小:270.38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