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三峡(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2025-05-14
0
0
70.92KB
29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专题 13 三峡
(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
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
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
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ÏÏÏ)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ÏÏÏ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B.仰视天如匹练然ÏÏÏÏÏ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C.有时朝发白帝ÏÏÏÏÏ 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D.人大呼于旁则泉出ÏÏÏÏ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ÏÏÏ)
A.半夜时分从亭子里自然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B.虽然乘着马在风中奔跑,也没有走水路快。
C.陆游一路行来,发现圣姥泉上面盖着一块有裂缝的石头。
D.乙文中作者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经过圣姥泉,到达瞿塘关。
3.甲文中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写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请找出乙文中描写山的句子
并概括其特点。
【答案】1.C 2.D 3.①句子是“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②特点是高耸、陡
峭、崖壁平整。
【解析】1.考查一词多义。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A.动词,同“缺”,中断\名词,借指宫殿或京城;
B.……的样子\连词,然而,但是;
C.名词,早上\名词,早上;
D.连词,就\连词,如果;
故选 C。
2.考查语句理解。
A.“亭午夜分”意为:正午和半夜。“亭”不是亭子的意思;
B.“虽乘奔御风”中的“虽”是即使的意思,不是虽然;
C.“盖石上一罅”中“盖”的意思是原来,不是盖着;
故选 D。
3.考查筛选信息。
乙文中的“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是描写山的句子。意为: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
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两壁对耸”描写其高耸,“上入霄汉”描写其陡峭,
“其平如削成”描写其平整。
【参考译文】
甲: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
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
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
如船快。
乙:二十六日,我从大溪口出发,进了瞿塘峡。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
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我仰头望苍天,却发现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就像是一匹白练一般。再
向前走,水位已经落下去了,看起来犹如油盎。经过圣姥泉,原来是大石上有一个豁口。只要有人在旁边
大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不停地喊就不停地流,真是奇怪啊。傍晚,到了瞿塘关,这里在唐朝时也叫
夔州,与白帝城是相连的。关口的西门正对着石头堆,是碎石累积的结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当地人
说:“到夏秋季水面暴涨之时,水位又会高于石头堆数十丈了。”
(2022·宁夏·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则其心洒然①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①洒然:潇洒脱俗的样子。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略无阙处ÏÏÏÏÏÏÏÏÏÏ____________
(2)素湍绿潭ÏÏÏÏÏÏÏÏÏÏ____________
(3)良多趣味ÏÏÏÏÏÏÏÏÏÏ____________
(4)草树众而泉石嘉ÏÏÏÏ ____________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6.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林 寒 涧 肃 常 有 高 猿 长 啸 属 引 凄 异 空 谷 传 响 哀 转 久 绝。
7.【甲】【乙】两文都写了山,分别说说它们是如何表现山的特点的。
【答案】4.同“缺”,空隙、缺口 白色 甚,很 美好 5.(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
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于是心胸潇洒脱俗而清醒通明,更加想要长久地留在此地,忘记了回去。 6.林寒涧肃/常有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甲文写出了山的连绵不断(广度),高大雄伟(高度),正
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乙文写出了群山环绕的样子,直接写出了山的特点。
【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字词。
(1)略无阙处 :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2)素湍绿潭: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素:白色。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3)良多趣味:确实趣味无穷。良:确实。
(4)草树众而泉石嘉: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嘉:美好。
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注意以下字词的含义:
(1)虽:即使;奔:飞奔的马;疾:快;
(2)洒然:潇洒脱俗;醒:清醒通明。
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根据句子的含义可以进行断句。含义为“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
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林
寒涧肃”描写了山林中的环境;“常有高猿长啸”秋季山中特有的景象;“空谷传响”和“哀转久绝”句
式相同;由此可知断句应该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正面描写山的连绵不断、高
大雄伟;“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通过写曦月来侧面描写山的高大雄伟。综上可知是正侧面相结合
写山的特点;
由乙文“以见夫群山之相环”可知这是运用的正面描写,写出山的高大众多。
【参考译文】
乙文: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
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留而忘了回去。
(2023·湖南益阳·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日观峰观日出
秋末冬初,星皎云净,夜色空濛如縠①。村鸡鸣,曙光生,登日观峰,注目久待,苦日不至。才一瞬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间,忽露半体若月弦,其色殷红,光乃不曜,终为一轮而上腾。少顷,日中忽如一灯吐焰;次如炬;次如
罍樽②;次如葫芦,上黄白,下赤紫,作箔蚀状⑥;又次如葫芦、罍樽之倒置;最后如炬之烬。盖其初为
海气所蒙,蝉蜕既尽,然后全体昭融④,光芒四射,动跃前却,若危船颠浪心为震荡。其下积雾,色正黑。
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竟尺殆⑤海水也。
(选自张慕勋《古文名篇写作技巧》)
【注释】①縠(hú),有皱纹的纱。②罍(léi)樽:酒樽,形似壶而无把。③作菹(bó)蚀状:呈
现出受到轻微浸蚀的样子。④全体昭融:全部通亮剔透。⑤殆:大概。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ÏÏÏ)
A.沿溯阻绝ÏÏÏÏÏÏÏÏÏ哀转久绝
B.自非亭午夜分ÏÏÏÏÏÏ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
C.绝巘多生怪柏ÏÏÏÏÏÏÏ曙光生
D.蝉蜕既尽ÏÏÏÏÏÏÏÏ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9.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ÏÏÏ)
A.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竟尺/殆海水也
B.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竟尺/殆海水也
C.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竟尺/殆海水也
D.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竟尺/殆海水也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ÏÏÏ)
A.【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如【甲】文中夏水的湍急,【乙】文中太阳
升起过程中形状和颜色的变化。
B.【甲】【乙】两文写景顺序相同,都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描写景物,层次分明地展现出景物随时间
推移而不断变化的过程。
C.【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时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如【甲】文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乙】
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甲】【乙】两文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甲】文中“良多趣味”表现作者的赞美,【乙】文
“苦日不至”表现作者的热切焦急。
11.把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忽露半体若月弦,其色殷红,光乃不曜。
【答案】8.A 9.B 10.B 11.(1)两地相隔一千二百多里的路,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标签: #备战
摘要:
展开>>
收起<<
专题13三峡(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相关推荐
-
2025-04-11 1
-
2025-04-11 0
-
2025-04-11 1
-
2025-04-11 0
-
2025-04-11 2
-
2025-04-11 2
-
2025-04-11 1
-
2025-04-11 2
-
2025-04-11 4
-
2025-05-14 0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29 页
大小:70.92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