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2 诗歌阅读(好题冲关·模拟集训)(解析版)

2025-05-13 0 0 70.55KB 22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考点十二 诗歌阅读
(2023·北京·北京十四中校考模拟预测)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问题。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有人评价“稼轩词极豪雄而意极郁愤”。本词上下阕均使用了“设问”来体现词人的郁愤之意。上阕
问到“何处望神州”,此处的“神州”指① ,这是辛弃疾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面对
眼前“② (原句)之景,词人发出千古兴亡的感慨:下阕词人自问自答,借“天
下英雄谁敌手”的答案“曹刘”,烘托出孙权③ 的形象。
【答案】中原地区 不尽长江滚滚流 少年英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意。神州:这里指沦陷的中原地区。“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此时南
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
色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不尽长江滚滚流”站在北固楼上,看到滚滚长江水,词人不禁
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天下英雄谁敌
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作者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
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
辛弃疾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作者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
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烘托出孙权少年英雄的形象。
2.辛弃疾是南宋著名志士。请你结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
之》首词,解读辛弃疾的怀。
【答案】示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的歌颂表达了词人古代英雄人
那样戈铁马、收复山河、为国效力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国思想。《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之》通过部队的豪壮阵容气概己沙场追忆表达了词人国、收复
的理想,饱含着深沉怀。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感。《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收复地、
,然而却不。此时大加称赞孙权,出其年纪轻轻就统率,雄东南一发自,战
不息,表达己渴孙权一去战时也暗含华老去、无门的愤表达
收复地的国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表达了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词人高峰猛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
横戈跃马的战,以及辉煌,千秋功名,不过全梦境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
(2023·福建泉州·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边秋雁声
露从今夜白是故乡
弟皆无家生。
寄书长不况乃未休兵。
3.指出《月夜忆舍弟》诗理解不当的一‘‘‘
A.诗人从边塞凄凉起,是为“月夜渲染悲凉气氛
B颔联写客观实景,“见寒露”、“望明月间接表现诗人对人的思
C.“有弟皆无家生”里的上句是说弟兄离散,天一方;下句说已不,生死难卜
写得伤心折肠现了安史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普遍遭遇
D诗处处照应,如“未休兵”照应“断人”;望“照应忆舍弟”;“无家照应寄书
”;人“分照应生”不,一句一,一气呵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露从今夜白是故乡”句意:从今夜就进入白露节气
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是故乡”为作者想象之景;故选 B
4析“露从今夜白是故乡”的表达效果
【答案】这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露从今夜白是故乡”的意思是从今夜开始更凉更白
月亮是故乡的最圆最亮。这里的景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是诗人思思乡感的真实体现。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析。“露从今夜白是故乡”句意:从今就正式进入白露节气
亮还是我自故乡的最亮最明了。“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节候是在白露夜晚清露盈盈
意。形中渲染了一种稍显凄凉氛围。“是故乡”,也是景,却与上句有不。诗
所写的不完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主观明明天之下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
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幻觉偏要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的手
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这是它深刻现了诗人微妙理,出了对故乡的感怀。把
融入物描写中,这是融情于景的手者说是寄情于景、移情于景、间接抒情的手。这
融情于景(寄情于景、移情于景、间接抒情)的手表达了作者对弟弟的思,对故乡的思
(2023·福建·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题。
安军
梅花南北,风雨湿征衣
出?乡如不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事,采薇
5.下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的一是 (  ‘‘
A.首叙述中的地和景色,以看出诗人心情
B颔联两个“出”和两个复对表达诗人乡的感。
C杜甫望》的句,含着深的感争到的自
D逐层递激越,不假雕饰抒写作者的胸怀,显示民正气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能力B.表达诗人乡的感”分析。“出
出?乡如不!”句,上句是说孤单,而用问气写出,显得分外。下句是说这
,本来到故乡庐陵系拘囚,不故乡而犹如不。这抒写了这
心情。故选 B
6.这首诗的望》的“相顾相识,长怀采薇”都用到“采薇”的故,请分简述
表达用意。
【答案】《南安军》诗作者伯夷叔齐采薇宁愿饿而不食周粟举动,来表达
投降守义决。《望》诗作者借“采薇”这一故,表达隐居表达了自
处在迷茫向先贤寻求慰藉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诗“饿死真采薇”意思是:绝食是我真正的意
学伯夷叔齐吃野菜充饥等。诗人宁愿绝食饿乡,也不与作。诗人常常梦见
伯夷叔齐在首采野菜为生。现了诗人的的怀和正气诗“相顾
相识,长怀采薇”意思是:大言彼相识,只来怀古代采薇
诗人身边有一相识人和朋友有人份寂寥,只好拉来已去的伯夷叔齐了。诗
采薇》之发自隐逸时也表达了自在现觅知音,只向先贤寻求慰
心情
7.(2023·甘肃武威·模)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题
江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郭酒旗风。南百八,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秦
烟笼泊秦近酒商女亡国江犹
过华清
,山。一骑红尘妃荔枝来。
(1)以上这三首诗都是 (人)的 讽喻诗。
(2)诗人的七绝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南百八,多少楼台烟雨中”“商女
江犹”“一骑红尘妃荔枝来”分讽喻
【答案】(1) 七言绝
(2)“南百八,多少楼台烟雨中”讽喻乏术佛道国,江犹讽刺
汲取教训梦死晚唐统者。“一骑红尘妃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者的穷奢
讽刺
【解析】(1)本题考查学常识积累。这三首诗的作者都是诗人,三首诗都是四句,且每句都
此都是七言绝句。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题。“南百八,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思是南朝遗留下的
有多少笼罩在这烟雨之中。诗人了一形象,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四百八
是形佛寺很多。时,南朝佛教盛行寺庙建得多,但历是不断发的,代的
也是必然,经盛极一时的佛教现在也这般落,这里作者讽喻乏术佛道国。
商女亡国江犹”的意思是:卖唱懂什亡国之江水
卖唱知道破家亡的痛苦江水夜夜着陈后主的《玉树》这
亡国的靡靡之音。当时唐王已千疮百孔,国危机,诗人来到淮河,却这里的商女
亡国的《玉树》,以此取乐,何其!当然,这里只是商女知呢真正无的是些听者,
的人,他们贵族、豪官僚,国依赖他们治理,而他们却不国事,靡靡
音以寻欢。诗人曲笔商女上是暗暗讽刺糜烂纸醉社会讽刺
色不国事的晚唐统者。
“一骑红尘妃荔枝来”的意思是:一烟尘滚滚知道是南方
荔枝来。玄宗惜劳民伤贵妃荔枝皇帝讨宠妃欢
惜劳民伤无所不为的表达了作者对穷奢、权制约最高统穷奢荒淫
愤慨之
8.(2023·广·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校考三模)《赤壁》是一首诗,
发的是对国兴亡的感慨,请据要进行赏析。
赤壁
沉沙铁,自将磨洗认
东风不与便,铜雀
有人“一界,半瓣上说人”(小见大,窥豹写法)来这首诗的
色。你同意这种观点?请作
【答案】这是一首诗,发的是对国兴亡的感慨,内容,大题,诗人却通过小物
事”来现的。诗个小小文物”起兴,想到未分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
英雄人说是“一界”。后两句把“”不被捉事与东吴霸业、三国的国
起来,写得感,有,有风半瓣上说人”。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一粒砂界,半瓣上说人”意思是:微小事里,以看
的大千界,人冷暖是以小见大,窥豹写法。这是一首诗,诗人借出文物
二女——现三国时风云变发的是对国兴亡的感慨,内容
题,这大内容、大题却是通过小物”和“事”来显示的。诗人把深沉的感慨在一
中,小小的、中的“”想到了事,想到了
赤壁之战当时的风云人,想象丰富别致“一界”。“铜雀
一句,诗人言假使“东风不与便”之亡的面,而是把“”不
事与东吴霸业、三国的大起来,以“”的暗示战争的写得
感。这种写法别,发人,又有韵味半瓣上说人”。
9.(2023·广广州·校考模)阅读下面的段,然答问题。
黄鹤
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何处是,江上使人愁。
(1)请出诗句中用神,为黄鹤增添的句子。
(2)联表达了诗人感?请分析。
【答案】(1)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渐渐漫起,里是我的乡?江面波渺渺让愁。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寄情于
景、)的手,以西下江面波浩渺之景,诗人对故乡的思
【解析】(1)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黄鹤楼》是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诗。此诗描写了在
楼上的美景色,是一首古怀乡之作。这首诗首乘鹤黄鹤楼;颔联
紧承,说自去,黄鹤楼已年之诗意一进入物描写晴日黄鹤
所见之景;江上日暮怀,使诗意重归于开那种可见界。
协律而不口,手而,一气呵成;,意境深用神,为
黄鹤增添的句子: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日暮何处是,江上使人愁”的是江面已是一片暮霭仿佛笼罩
的景象。“能表现出一朦胧弥漫飘忽的景象。为多诗人用。崔颢在这里用了
”,把水波渺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现出来了,在极有形象中含着
韵味与“日暮”一成一景,用借景抒情,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
(2023·广西·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
初逢席‘‘‘‘‘ ‘‘ 禹锡
凄凉地,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到乡翻似人。
舟侧君歌暂凭杯神。
10.下面对诗句内容分析的一是(‘‘‘
A.本诗是一首七言诗,中间两联,形整饬雅,音美。
B.首凄凉地”“弃置身”,行间表达了作者悲凉
C颔联用一故来、人事非、自恍若之人。
D诗感情真郁中奔放中有思,染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到乡翻似人”这一句使用了
两个故。“闻笛”:这是西晋所写的《思》,景是的一好友嵇康
路过他们曾的地方,吹笛发了事的深深。“人”:
这是一说。上山砍柴位童子在下下来看并与之个小
时。当他回子里的时,发现有的人都已经离包括人。这故事用来形
人生的。故选 C
11.作者被贬在外多年,上思怀事,来,中又不刚健昂。这
通过哪些意象现出来的?请结合体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凄凉水、“”和“意象现了作者平静;而“千”“万
意象又现出诗人刚健昂神。诗人意象,论是悲还论是,都饱含
作者感。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意象的把。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
返洛人在初逢时,宴席上作诗与刘禹锡,刘禹锡此诗作
答。在诗的说到十三年,以刘禹锡在诗的就接着说:“凄凉地,十三
年弃置身。”自水这的地区,来已十三年了。这凄凉水。
“怀旧空吟闻笛,到乡翻似人。”一句用“闻笛”和“人”暗示了自贬谪的长,又
现了世态的变,以回归怅惘心情。“舟侧”一句中,”
禹锡树比喻“千”“万”“以看出诗人固然感到惆怅,却又达观
事的变现出怀。“君歌暂凭杯神”一句表达了诗人
的意的意
12.(2023·贵阳·校考一模)阅读答问题。
摘要:

考点十二诗歌阅读(2023·北京·北京十四中校考模拟预测)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问题。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有人评价“稼轩词极豪雄而意极郁愤”。本词上下阕均使用了“设问”来体现词人的郁愤之意。上阕问到“何处望神州”,此处的“神州”指①,这是辛弃疾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面对眼前“②(原句)之景,词人发出千古兴亡的感慨:下阕词人自问自答,借“天下英雄谁敌手”的答案“曹刘”,烘托出孙权③的形象。【答案】中原地区不尽长江滚滚流少年英雄【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意。神州:这里指沦陷...

展开>> 收起<<
考点12 诗歌阅读(好题冲关·模拟集训)(解析版).docx

共22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22 页 大小:70.55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3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2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