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汇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国)

VIP免费
2025-03-15 0 0 340.9KB 16 页 5.9玖币
侵权投诉
目录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
第三章 辛亥革命...............................................................................................................................3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4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7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9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10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2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13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5
1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知识点名
主观题
第 一 节
鸦片战争
前的中国
和世界
中国封建
社会的基
本特点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简答题)
(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是其基本生产
结构。(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
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第 二 节
资本
国主义对
中国的侵
略及近代
中国社会
的演变
中国近代
史的开端
和中国半
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的特点
★★
1、试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论述题)
(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
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的封建
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
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
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
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
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长期处于不统一
状态。(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化。
社会阶级
关系的变
★★
1、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简答题)
(1)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
最强。(2)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
进的思想。(3)主要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
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2、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简答题
(1)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2)力量薄弱,与外
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两对主要
矛盾及其
关系
★★★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论述题)
(1)要矛盾: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相
互关系: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
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
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
酷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两大历史
任务及其
关系
★★★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论述题)
(1)任务①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
民共同富裕(2)相互关系:区别:前者要推翻中国原统治秩序
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要改变近代中国落后的地位与状况,解决
生产力问题。②联系: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
完成创造条件;而完成第二大任务是完成第一大任务的最终目的。
第 三 节
抵御外来
侵略 争
取民族独
义和团运
动与列强
瓜分中国
图谋的破
1、19 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未能实现的原因(论述
题)
(1重要原因帝国主义强之间的盾和相互约。2)外
彼此之间有许多矛盾、冲突,甚至可能爆发战争。(3)最根本的原
2
立的斗争
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4)在义和团反帝爱
国运动期间,中国人民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打击了侵略者。
反侵略斗
争的失败
及其原因
★★★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简答题)
(1)社会制度腐败,根本原因。清王朝维护自身统治,出卖国家和
民族利益,实行“防民甚于防寇”的政策(2)经济技术落后,重
要原因。中国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知识点名
主观题
第 一 节
农民群众
斗争风暴
的起落
《天朝田
亩制度》
和《资政
新篇》
★★
1、《资政新篇》中关于政治和经济的主要内容。(简答题
(1)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
制度;设“暗柜”,监督官员,改革弊政。(2)经济方面,主张发
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
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2、简述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颁布的两个重要纲领及其特点
(简答题)
(1)1853 年冬颁《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农民土地问
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
(2)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是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
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太平天国
的历史意
★★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论述题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以往历次农民起义都比不上的。
(2)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
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
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它在一定程度削弱了封统治精神支柱(4)它有力
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它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
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第 二 节
地主阶级
统治集团
“自
活动的兴
洋务派的
形成★★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简答题)
(1)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洋务事业: ①兴
办近代企业最早兴办的是军用工业70 年代开始兴办民用企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洋务运动
的历史作
★★★
1、论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简答题)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
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洋务运动
失败的原
★★
1、简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简答题)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第 三 节
维新运动
的兴起和
夭折
维新派和
守旧派的
论战★★
1、19 世纪末,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及意义。(论述题)
(1)主要问题:①要不要变法。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
主立宪。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2)意义:资产阶级
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比较集中地反
3
映了近代中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学和西学、新学和旧学之争,为维
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
戊戌维新
运动的意
★★★
1、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简答题)
(1)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维新派掀起变法
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2)一场资产阶
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
西方社会政治学说,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
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
不可低估的意义。
第三章 辛亥革命
知识点名
主观题
第 一 节
举起近代
民族民主
革命的旗
清末“新
政”及其
破产★★
1、简述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简答题
(1改革官制整顿吏治(2)革兵,训练新,各省筹
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3)改革学制,提倡新学,从 1906
年起废除科举考试;(4)奖励工商,兴办实业,颁布《商律》。
资产阶级
革命派的
阶级基础
和骨干力
1、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简
答题)
(1中国资产阶级命派的阶基础中国民族产阶级。(2
其骨干力量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3)这个群
是随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而逐渐形成的
三民主义
学说★★
1、论述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论述题)
(1)主要内容: ①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
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民权义即“创民国。指推翻建君专制制度建立资产
级民主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
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2)意义:一个比较完备的
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关于革命
与改良的
辩论★★
1、1905 至 1907 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意义。(论述
题)
(1)战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这是战的焦点②要要推翻帝,实共和。③不要社会
命。2)这场大论以革命派胜利终。(3)意:①划清
革命与改良的界限。②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
更加广泛的传播。
辛亥革命
胜利的历
史意义
★★
1、论述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论述题
(1)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
的统治,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结束了统治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
阶级共和政府。(3)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
想解放。(4)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和人们的精神解放(5)击了帝
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
1、简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简答题
摘要:

目录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第三章辛亥革命..........................................................

展开>> 收起<<
【主观题汇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国).pdf

共16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行业资料 价格:5.9玖币 属性:16 页 大小:340.9KB 格式:PDF 时间:2025-03-15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