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1:诗歌鉴赏之雄心壮志类【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5-05-14 0 0 60.52KB 18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专题 31:诗歌鉴赏之雄心壮志类-2023 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2022·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赏析《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水何游澹,山岛竦峙”的画面。
2.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想象,请你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答案】1.示例: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2.
示例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运用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一统天
下的雄心壮志。
示例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一统天
下的雄心壮志。
【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解答此题,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内容,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
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描述,使之呈现“画面感”。此句意为:海水多么
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抓住“水、山岛”等景物,描绘出浩荡壮观的景象。
示例:在这水波摇动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
得神奇壮观。
2.此题考查诗句的鉴赏。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丰富的想象”这个角度。诗歌前四句描写沧海景象,
有静有动。后面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是运用想象,译为:太阳和月亮升起
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写出
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自己的壮志。
示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进一描绘了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
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星汉的宏伟和博大胸怀,
也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阔的胸襟、大的抱含一要像大海容万物一样把天下入自己
中的胸襟。
(2022·广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
王安
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析,不正确的一是(•••
A一句概括峰的高度,古代八尺,“千寻塔”,的高
B二句写在晨鸡报晓便可看到旭日东升,进一步渲染塔之高。
C第三句用直抒,“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品德的人。
D.这首诗是怀之,诗人景生豪情壮志。
4.有人评价此诗有“理的诗,诗理”之,请结合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的理解。
【答案】3.C••••4.这句的意把哲理蕴含在诗句中,诗句中的意象体现深刻理。这首
通过写“千寻塔”“最高”等意象,形象地示“得高,望得”的理(表现作者变法革新
理想和大的抱,以大无神)。
【解析】3.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析。
C.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
陆贾的《语·慎微篇》:“故邪臣蔽贤犹浮云日也。”所以 浮云常常代指奸邪小人。
题干中所述的“‘浮云’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品德的人”有
故选 C
4.此题考查诗歌主旨
理的诗,诗理”意将哲理蕴在了诗歌中。解答此题首先要出诗歌表现出来的理,
从诗歌的意象入。意象的是渗透了诗人感的观物象,诗歌中月亮常常代表对亲朋
等。此诗中“千寻塔”“最高代指人生的高,“浮云”则代指小人,结合“不畏浮云遮望眼,
缘身在最高可知作者想表现的是:得高,。此诗为王安石 30 时所
鄞县知县任满回西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此时年
负不凡好借登飞寄托壮怀,表现了其变法革新政治理想和大的抱,以大无
神。可据答。
(2022·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
王安
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
西林壁
苏轼
横看岭侧远近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
5.下列对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是(•••
A紧扣详细讲经过紧扣“题”简略描写山所
B诗内容均与“山”有在突出山高耸之在表现山变化之形。
C诗所写角度一高一但都巧妙蕴含境界见识不”的生活哲理。
D诗感情基调略差异于清醒中含自得之于清醒寄寓孤独
6.下列对艺术手法析,正确的一是(•••
A侧重写景抒情侧重咏物理。
B侧重咏物理,侧重写景抒情
C甲乙两都侧重写景抒情
D甲乙两都侧重咏物理。
【答案】5D••••6D
【解析】5题考查对诗内容的理解。
D.甲诗《登飞》“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句的意是:不怕会浮云遮住了望的
线为人已站在最高的地,表达的是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的进取精神。D 项于清醒中含自得之”表述不正确
故选 D
6题考查对诗的艺术手法析。
诗《登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描绘了古塔之高,写出了自己的立点之高,
巧妙写了在高看到日东升的景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是诗的点
寄寓得高才能望得”的理,示后人眼前的利益应该眼大、高
境界侧重咏物理;
诗《题西林壁》前句描述了同的形变化。“横看岭侧远近低各不同”体现的是
横看绵延逶迤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侧看,奇突起,耸入;从远处近处不
同的看庐山,所看到的山和气同。后句“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写出了
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同的看庐山,同的象,来是为“在此山中”。也
只有远离庐山,山的遮蔽才能全山的真仪态。诗人借山的形象,用的语言
出地表达理,诗也是侧重咏物理;
故选 D
(2022·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古代诗歌赏析
(其一)
李白
金樽酒斗十玉盘珍羞
停杯投箸能食拔剑心茫
欲渡黄冰塞将登太行山。
垂钓上,乘舟梦
,行,多歧路
破浪有时,帆济沧海。
7.对这首诗理解的一是(•••
A.这首诗以叙事开篇渐而到抒情,表现了悲愤中的一种豪气概。
B.诗人用“斗十”“”这种比喻手法营造欢乐宴饮
C.“来”句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望有一日能够、有为
D诗生动神地表现了诗人苦闷惆怅徘徊昂扬等复变化
8班刊赏》目正征集对《行(其一)》最后句的赏析,请你运用所
知识从内容和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7B••••8.示例一:这句诗写的是:有一天,破浪起高高的
天。表达了诗人在沉郁起,坚定了“破浪”的心,重新起沧海扬帆气。
示例二:最后句,言破浪帆渡海,又奋,表现出一无前的神。
【解析】7.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B.,诗的斗十”“”这是一夸张的写,其是在营造欢乐宴饮
下来写感变化做铺垫
故选 A
8.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要从内容和个角度赏析“破浪有时,帆济
海”。这句诗的意是:尽管重重将会有一天乘长万里沧海,
达理想的彼岸。结合“赐金放还”的景,诗句显示了黑污浊政治对诗人的大理想抱
阻遏映了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平;同时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和对
人生前途充满信心的气概。此理解赏析答。
(2022·四阳·统考中考真题)
城子·
苏轼
老夫聊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骑卷。为倾城随射虎孙郎

标签: #备战

摘要:

专题31:诗歌鉴赏之雄心壮志类-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2022·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赏析《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水何游澹,山岛竦峙”的画面。2.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想象,请你结合具体诗句赏析。【答案】1.示例: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2.示例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运用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示例二:“星汉...

展开>> 收起<<
专题31:诗歌鉴赏之雄心壮志类【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共18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18 页 大小:60.52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4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