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

2025-05-11 0 0 124.23KB 8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20232024 学年度安康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联考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汉字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与意义。几千年来,汉字与中华文明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互
相成就。
汉字是如何产生的至今仍是一个难解的谜题。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甲骨文作为一种成熟的自源文字系统,
此前应经历过符号素材逐步积累、文字使用需求不断提升的漫长发展过程。
早在 7500 年前,舞阳贾湖遗址的龟甲、石器上就有 16 处人工刻画的符号。西安半坡等地也发现了数量
众多的刻画符号,不过多数一器一符,因此还不能视作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20 世纪 80 年代,在余杭南湖
发现了一件良渚文化时期的黑陶罐,其肩腹部有连续的八个符号,已很接近原始文字。新石器时代晚期,中
华大地满天星斗般散布着众多文明,不同区域都开始了对记事方式的艰辛探索。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这
些符号与后来的甲骨文有直接承续关系,但这为后来汉字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符号素材与宏阔的文化背景。
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成体系汉字是约公元前 14 世纪至前 11 世纪的殷墟甲骨文,其使用主体是商王室
贵族。与此同时,陕西周原发现的先周甲骨文,虽在行款、用词上与殷墟甲骨文略有差异,但文字属于同一
个系统。汉字真正意义上的创制应该就在这一时期。文献上,《尚书·多士》讲“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
夏命”。可见,夏代便已存在文字书写的典册。
考古学者认为,中原文明的形成具有合成性质,不同地域的文化因素在中原地区交汇融合。以传说中
为代表的中原文明逐成为不同族主,区域的经技术制互动日益频繁。与此同时,具有
宫殿宗庙、大型礼仪建筑城市渐崛起,成为政治、经、文化的中。在权力心内,此前种记事方
式的合与统一成为可能。合文献记与考古发现,可以说,此时汉字应运而生已具了历文化件。
西周王朝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成为重要政治。这时,周人分封的地理空间
已相当辽阔,汉字中原四向流布,在中华大地上现了一规模周以,“诸侯力政,不统于
王”。春秋中期开始,东土列国文字开始异。到战国时代,各国文字面貌出现了化,形成了“言语
,文字异形”的局面。至战国中期,汉字基本形成秦五面貌
的统一结束春秋以来的列国纷争,“书同文”的政策其不与文合者”,告别战国时代的
“文字异形”。了文字形体的统一,的文字政策包括用字习惯规范。湖南里耶出土更名木方,
很可能录自朝廷诏令。大一统国家的形成是“书同文”政策全国推行的与此相应,统一的文字
推进社会思想合。
经过一步的隶变,汉字系统不断调整规范,汉武帝时期隶迈入,形体风格进一步蜕去
文字遗西汉中期到魏晋,新体、行书等新字体逐成熟成为书写主魏晋到隋唐书定形,
汉字形体进入稳状态,没有发生大的化。
*
3000 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原因是多层次的,其中关就在于汉字不直接表,具有
性质。汉字的证了文化的有传承。汉字产生的磅礴的文化向心力成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重要力量。
(摘编马晓稳《汉字蕴含的文化向心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骨文是经过漫长发展而形成的自源文字系统,但汉字是如何产生的仍是难解谜题。
B.在舞阳贾湖遗址、西安半坡等地和余杭南湖发现的各类符号就是甲骨文的雏形。
C.考古发现,文字形成需要历史文化条件,而融合众多文明的中原文明满足了这一点。
D.战国时代呈现“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对推进社会与思想的整合是一种障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汉字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意义及其与中华文明协同发展的观点。
B.文章的主体部分按历史顺序从汉字的形成与发展的维度论述了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C.文章引用《尚书·多士》中的语句,是为了论证中原文明的形成具有合成的性质。
D.文章用丰富的考古事实和文献资料进行论证,真实可信,具有不容置喙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考古证明,我国各地文明的起源和开始对记事方式探索的时间为新石器时代晚期。
B.我国汉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殷墟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主要供商王室贵族使用。
C.分封制让汉字实现了一次大规模传播,使汉字形成了不直接表音的性质。
D.从汉字发展历史来看,汉字字体有多种,,汉字形体再没重大变化。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
近年来,我国培育了一态美、生产、生活美乡村旅游目的地,6000 多个省级1597 国家级乡
村旅游重点村镇和“最佳旅游乡村”形成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
质量不断提升,以民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健全乡村旅游日益成为人民美好的新供给和全面推
进乡村振兴的新量。
2022 12 20 我国广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功入选联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上此前入选浙江村和西递村我国已有 4乡村入选“最佳旅游乡村”。它们了以乡村旅
国故事、展、开展文明互推动建设美好的新路径
寨村坐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龙脊梯田之上,有长2300 多年梯田耕红瑶民在
世代作,形成了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地域文化。近年来,大寨村充分利壮丽梯田风光厚重的民族
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同时,以旅游收入反哺古民居和梯田保护走出了一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乡村
振兴之路
荆竹村地处武陵腹地,优渥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景的多性,汉、土家等民族在这交融生。
一方面保了文化传统和建筑特一方面充分运用现代创意营造文化空间,为古庄注
机活力。传统民活动乐节、夏营研学、课堂等在荆竹村开展,在传统与现代的应中
育出的新时代乡村
(摘编自《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
摘要:

2023~2024学年度安康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字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与意义。几千年来,汉字与中华文明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互相成就。汉字是如何产生的至今仍是一个难解的谜题。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甲骨文作为一种成熟的自源文字系统,此前应经历过符号素材逐步积累、文字使用需求不断提升的漫长发展过程。早在7500年前,舞阳贾湖遗址的龟甲、石器上就有16处人工刻画的符号。西安半坡等地也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刻画...

展开>> 收起<<
陕西省安康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docx

共8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8 页 大小:124.23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1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