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必考内容选修3-5 第六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实验七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VIP免费
2025-01-03 2 0 374KB 9 页 5.9玖币
侵权投诉
实验七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一、实验原理与操作
原理装置图 操作要领
碰撞前:pm1v1m2v2
碰撞后:pm1v1m2v2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球的质量
(2)安装:斜槽末端切线必须沿水平方向
(3)起点: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
高度由静止释放
(4)铺纸: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
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 O
(5)测距离:用小球平抛的水平位移替代速
度,用刻度尺量出 O到所找圆心的距离。
1
二、数据处理
1.碰撞找点: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
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 10 次。标出碰撞前、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
PM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N。如图 1所示。
2.验证:测量线段 OPOMON 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 m1·OP
m1·OMm2·ON,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
注意事项
(1)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
(2)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即 mm被碰
(3)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
误差分析
(1)主要来源于质量 m1m2的测量。
(2)小球落点的确定。
(3)小球水平位移的测量。
 教材原型实验
命题角度  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例 1 如图 2,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
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2
(1)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
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 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图中 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将入射球 m1多次从
斜轨上 S位置由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P,测量平抛射程 OP。然
后,把被碰小球 m2静止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小球 m1从斜轨上 S位置由
静止释放,与小球 m2相撞,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 m1m2
B.测量小球 m1开始释放高度 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H
D.分别找到 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MN
E.测量平抛射程 OMON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测量的量表示]
解析 (1)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由 Hgt2t=,即小球的下落时间相
同,则初速度 v=可用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来表示,选项 C正确。
(2)本实验要验证的是 m1·OMm2·ONm1·OP,因此要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 m1
m2以及水平OM ON水平,应定两
小球落地的平均落点,没有必要测量小球 m1开始释放的高度 h和抛出点距地面
摘要:

实验七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实验原理与操作原理装置图操作要领碰撞前:p=m1v1+m2v2碰撞后:p′=m1v1′+m2v2′(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球的质量(2)安装:斜槽末端切线必须沿水平方向(3)起点: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4)铺纸: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5)测距离:用小球平抛的水平位移替代速度,用刻度尺量出O到所找圆心的距离。图1二、数据处理1.碰撞找点: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标出碰撞前、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P、M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如...

展开>> 收起<<
第一部分必考内容选修3-5 第六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实验七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doc

共9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高等教育 价格:5.9玖币 属性:9 页 大小:374KB 格式:DOC 时间:2025-01-03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9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