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全文及解释

VIP免费
2024-12-26 3 0 61.5KB 12 页 5.9玖币
侵权投诉
《大学》全文及解释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
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
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
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
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
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
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
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
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
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原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
厚,未之有也!
【译文】
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
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
不可能的!
【原文】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
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 “作新民。《诗》曰:“周
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译文】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
《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 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商汤王刻在浴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有一天自新,就应保持天天自新,永远不断自
新。《康诰》中说:“鼓励人们弃旧图新。《诗经》中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国家,但却
禀受了天命,自我更新。”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原文】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子曰:“于止,知
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为人君,止于;为人,止于;为人子,止于
为人,止于国人,止于
【译文】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都是老百姓向地方《诗经》又说:“缗蛮’叫着
黄鸟上。子说:“鸟都知道它该栖息么地
能不如一儿吗?
《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谨慎”做国君的,要做
仁义;做子的,要做到做子的,要做孝顺;做亲的,要做到与他
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原文】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君子,如,如瑟兮兮赫兮喧兮
君子! ”者;“;“
者,恂栗;“赫兮喧兮 者,威仪也;“有君子,终不可”者,道德至善,民之
不能忘也。
【译文】
《诗经》说:“淇水弯弯岸边嫩绿郁郁葱葱有一质彬彬的君子,研究
问像加工骨器一样,不打磨美玉反复琢磨而开仪表
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的君子,真!”这里所说的“像加工骨器,不断
”,做学态度;这里所说的像打磨美复琢”,我修精神
重而,是指他谨慎而有表堂,是指他非常
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君子,可真是!”是指由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
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以忘怀
【原文】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
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 “作新民。《诗》曰:“周
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译文】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
《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 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商汤王刻在浴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有一天自新,就应保持天天自新,永远不断自
新。《康诰》中说:“鼓励人们弃旧图新。《诗经》中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国家,但却
禀受了天命,自我更新。”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原文】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子曰:“于止,知
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为人君,止于;为人,止于;为人子,止于
为人,止于国人,止于
【译文】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都是老百姓向地方《诗经》又说:“缗蛮’叫着
黄鸟上。子说:“鸟都知道它该栖息么地
能不如一儿吗?
《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谨慎”做国君的,要做
仁义;做子的,要做到做子的,要做孝顺;做亲的,要做到与他
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原文】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君子,如,如瑟兮兮赫兮喧兮
君子! ”者;“;“
者,恂栗;“赫兮喧兮 者,威仪也;“有君子,终不可”者,道德至善,民之
不能忘也。
【译文】
《诗经》说:“淇水弯弯岸边嫩绿郁郁葱葱有一质彬彬的君子,研究
问像加工骨器一样,不打磨美玉反复琢磨而开仪表
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的君子,真!”这里所说的“像加工骨器,不断
”,做学态度;这里所说的像打磨美复琢”,我修精神
重而,是指他谨慎而有表堂,是指他非常
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君子,可真是!”是指由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
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以忘怀
【原文】
《诗》云:“於戏! 王不忘。”君子而亲其亲;没世不忘
也。
【译文】
《诗经》说:“啊呀代的君王真使人!”这是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代的君王为
样,人,亲近亲族,一平民百姓也都恩泽受安获得利益。所以,
虽然代君王去世,但人们是永远不记他们的。
【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大民志,此谓知本。
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之知,在其理也。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
不有理,惟于理有未,故其知有不也。是以《大学》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
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其极。至于用,而
精粗无不到,而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译文】
子说:“诉讼,我也和一样的在于使”使隐瞒
的人不敢花巧语,以大德使人心畏服,这就得了根本的道理。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想获得知识,物而彻底
研究的原理。人的心有认识能,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原理。不过
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的人
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有的知识去进,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
长期有一,到,万事万物的巨细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
自己心的一认识能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蔽塞这就万事万物被认识、
研究了,这就知识达到顶点了。
【原文】
诚其意者,也。如恶恶臭,如好好。故君子必慎!
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君子而后然,其不善而其善。人,如
然,则何益?此谓诚于中,,故君子必慎也。
【译文】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样,像喜爱美
摘要:

《大学》全文及解释【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

展开>> 收起<<
《大学》全文及解释.doc

共12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行业资料 价格:5.9玖币 属性:12 页 大小:61.5KB 格式:DOC 时间:2024-12-26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