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律通则》

VIP免费
2024-12-26 0 0 74.5KB 13 页 5.9玖币
侵权投诉
解读《联律通则》
引 言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楹联的
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为弘扬国粹,我会(中国楹联学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
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在一年多的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
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定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
次常务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
一、楹联作为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独立文体,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根植
于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从各种文学形式来看,楹联与包括骈赋、唐诗、宋
词、元曲、民间韵律性文学等在内的其它文学体裁、语言、文论术语之间,既有互相包容、
渗透、扶翼的共性,又有自己的规律、定则。
这里重点强调的是楹联与不同的文学体裁及文学形式之间的区别。我们知道,骈赋、唐诗、
宋词、元曲、民间韵律性文学都包含、渗透有对仗的内容,如王勃的骈体文《藤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再如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
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唐诗:“野火烧不尽,春
风吹又生”。等都包容渗透着对联的内容。但我们仔细观察,是否和我们所说的对联要求相
合呢?不尽,对联有自己的规律与定则,《联律通则》为我们规范了这一规律与定
则,为我们作与赏对联,提供明确的要求。
、楹联是传统的律文学,具有律性、典性。符合联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就应称
其为楹联。
强调的是,不对联律要求写出来的,尽下写字数相等,互相对仗的
能称其为楹联,那么什么呢?对联(简称联律)对联中有关平仄、词性、语
,以及书写张贴等方面的式与规律,其核心是对仗,对联的基本可概括成
字句对等,词性一结构律对平仄相对、语意相关的要求
更明确化了,将于一一进行细解
、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楹联,上联、两部分构成。上
联从形式内容为相相成、对立统一的关
对联的基本特征:“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面所例子当中有“词语对仗”,但
“声律协调”和联律不尽一。词语对仗是所说的:“天对对风,大路对长空…
声律协调:“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面有关内容里将细解读。
、楹联文体的规定性、适应性,要求作与赏评坚持创新而传统体范,重律而尤
风范的则。
要求我们在对联作过要有时代性,要创新,又不于传统体范。
以上四条是对《联律通则》引言的解读,从体上介绍了对联的基本内容,使我们对对
个初步知。
就结合第一基本规则来具体解一对联的,这是本次学的重点内容。我们
发现有不作楹联,在词性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或问题因此结合出
现的词性同进行解。
第一 基本规则
  第一 字句对等。一楹联,上联、两部分构成。上句数相等,对
字数也相等。
要求在同一联中上句数字数必须相等。对联有单句双句、多,上联不
字数要求在同一联中上句数相等,每个句子字数也要相等。字数相对上联与
字数多,字数不相等也就能称之为对联了。
但有特别的传统联不在此列,如:袁世凯;中国万岁
一言:==
言:花好==月
言:书锦绣==绘宏图
言:风梳碧柳;雪印红梅
五言:山因禅寺静;风为草斋凉
言:山阴道上;如来西子湖边。(绍兴东湖联)
七言: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雨故人来。(孙星衍
言: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题杜甫草堂联)
言:花雨能仁祝嵩龄亿载昙枝普茂,巩海甸三乘。(《万寿圣典》)
以上例子意在说明字句对等。见一对联,上联字句数字句数必须相等。
  二条 词性对。上句法结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
对仗种
词性对问题有不友搞清楚提到词性,我们首先明确词性的分类实词
词。
1.实词表示实在意的词,有词、词、形容词、词、词、词。:不表示
在意义而表示的词,有:词、词、词、词、词、声词。
词性对联相对的词语性质(严格上说,是每个字的词性)应当可能
相同。词相同是对联“对偶艺术”的精髓所在。联相词要用实词对实
词、词对词,具体来讲就词对词、词对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词对词,
数量词对数量词。
我们来看面一联:
开卷神游千上;垂帘心万山中。
请大逐字分析的词性。
这联里,“开/垂”和“游/在”都是词,神/心”和“卷/帘”都是词,“千/万”都是
词,“上/中”都是方词,属名词范
梦瘦;风散墨花香
-—名斜-—动,诗-墨—名梦花—名瘦-香—形对形。
更严格一点说,不但词性要一而且词语所代表概念也要相也即要尽可能
相对。这对联的宽工问题。上两个词语共同所属概念的范越小,对仗
之则越宽。如:“中国”对“雄鸡”,其共同范事物那么,“”对“
缩小为自,“骏马”对“雄鸡”,缩小,“老鸭”对“雄鸡”,缩小
为家。如:
雨花开;秋无霜叶
联为传统的自描景联,它任何政治最大特点是对仗, 上联第一
“春”、“秋”为类名词,第二字”、“为方词,第三字“有”、
”为词,第四字”、“”为为天文词,第五”、“”为植
词,第六字”、“落”词,最后个字”、“”为形容词。对联词
,词性相结构字数相等成对联的对
对联中词性的“对”关系指对联中上联所对的词,必须是同词性。符合这种对
的,为“词性对仗”。如:
情斯畅气亦和。
第一”、“类名词,第二字”、“以”词,第三字
”、“词,第四字“水”、“风”为天文、类名词,第五”、
类名词,第六字”、“词,第七”、“和”为形容
词。再如:
水与天争入。(杭州越秀联)
联中上下首字”、“为形容词,第二字“水”、“云”为天文词,第三字
摘要:

解读《联律通则》引言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为弘扬国粹,我会(中国楹联学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在一年多的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定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一、楹联作为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独立文体,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从各种文学形式来看,楹联与包括骈赋、唐诗、宋词、元曲、民间韵律性文学等在内的其它文...

展开>> 收起<<
《联律通则》.doc

共13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行业资料 价格:5.9玖币 属性:13 页 大小:74.5KB 格式:DOC 时间:2024-12-26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3
客服
关注